什么是屈服点?
通常上屈服强度 ReH 值和 下屈服强度 ReL 值可以同时测定。
上屈服点表示材料在承受拉伸载荷的情况下不会发生永久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材料确实发生了变形,但是在撤消拉伸应力后,它又回到了原来的形状。如果超过上屈服点,则开始塑性变形或永久变形;在拉伸试验中,试样发生不可逆的伸长。
屈服强度 Re 和拉伸强度 Rm 值可用于计算屈服强度比率:
Re / Rm
屈服强度比率是应变硬化达到拉伸强度时的测量值。因此,屈服强度表明材料明显开始失效之前需要在设计/结构中实现的拉伸应力裕度。
材料的屈服点通常并不明显,因此在拉伸试验中无法明确测定。在这些情况下,可以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通常,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在 0.2% 的塑性伸长率下测定,因此将特性值指定为 Rp 0,2。
上屈服点ReH
将应力在第一次显著下降前的最大值指定为上屈服强度 ReH。此时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如果屈服强度非常明显,则材料开始流动,此时应力略有降低,但伸长量继续增加。流动过程中的最小拉伸应力对应于下屈服强度 ReL。这种结果只发生在含少量或不含合金的钢上。
上屈服强度是流动前的最高拉伸应力,由金属拉伸标准 ISO 6892-1 定义如下:达到最大应力后,应力降低至少 0.5%,随后的流动率至少为 0.05%,而拉伸应力不会再次超过上屈服强度。